傳承歷史文明 弘揚華夏精髓
-----絞胎瓷傳人 孟凡斌
孟凡斌,男,漢族, 1965年出生于千年瓷都河南省修武縣當陽峪村,本科學歷,現任焦作市當陽峪絞胎瓷有限公司董事長。2005年以來,他先后榮獲科學技術進步重要貢獻獎第一名、當陽峪絞胎瓷傳承人稱號、中國收藏家喜愛的陶瓷藝術大師稱號、中華傳承文化救助基金會會員、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稱號。2010年,所在公司成為獲準使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企業,同年,為上海世界博覽會成功研制紀念產品。2011年,其作品“圣土望君歸”被評為河南省工藝美術精品。
河南焦作當陽峪絞胎瓷是北宋熙寧(1068年)——宣和(1122年)年間與五大官窯瓷器齊名的藝術鑒賞瓷,不是官窯,勝似官窯,其產品工藝精湛,種類齊全,并遠銷歐、美、日等國家和地區,其藝術水平普遍受到人們的追捧,令世人嘆為觀止。中外陶瓷名家對當陽峪絞胎瓷給于很高的評價,現存世珍品遍藏中外多個國家博物館。河南修武的陶公寧封子是當世公認的瓷祖,當陽峪則是當之無愧的中華瓷源、華夏瓷都,是中華瓷文化的第一發祥地和尋根圣地。
中華瓷魂,千年工藝 。當陽峪的膠胎瓷(又稱透花瓷)是瓷器中的一道奇觀。它制作之精美,工藝之復雜,實為當今名貴瓷器之珍品, 為當世之絕無僅有。它胎中帶有花紋,釉色透明,花色斑駁自然天成,紋理結構表里如一,內外有序,栩栩如生。每一件作品都有其不同的紋理特色,其紋理結構只有相似沒有相同,不可復制。著名古陶瓷學家葉民說:“絞胎瓷因為表里如一,堪稱‘瓷中君子’;又因其每一件絞胎瓷品的紋飾不盡相同,而被詮釋為‘君子和而不同’。” 然而,北宋末年的“靖康之變”使大批窯工南遷,當陽峪窯瓷業歇火停止,享譽中外堪稱諸瓷之王的絞胎瓷、絞釉瓷的制作工藝亦隨之失傳。
孟凡斌,幼年家境貧寒,15歲輟學隨家父開山種地。1982年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。1985年復員后,為重現和傳承我中華這一文化瑰寶,他組織成立了當陽峪絞胎瓷研究所,開始從事失傳千年之久的絞胎瓷研究。2005年申請注冊當陽峪商標,2006年當陽峪窖被國務院定為國寶,2007年被評為“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單位”,2008年被焦作市人民政府定為“焦作三寶”之一。2009年被國家文物局指定為“復古開發生產基地”,同年被中國古陶瓷協會定為禮品,產品遠銷歐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在20多年的陶瓷生涯中,孟凡斌本著傳承、發展、合作、共贏和弘揚歷史文明、積淀華夏精髓的理念,嘔心瀝血,不懼艱辛,任勞任怨,繼承和發揚了聞名世界的絞胎瓷工藝事業,在絞胎瓷技術和工藝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,為中華五千年陶瓷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
近年來,為使當陽峪古瓷技藝得以恢復和發展,孟凡斌經過無數次的嘗試和失敗,終于開發研究出了絞胎瓷、絞釉瓷、剔花瓷、雕花瓷等四大系列200多個品種,其中尤以“編織紋”、“羽毛紋”、“席編紋”、“麥穗紋”等最具“君子之瓷”的代表性。其絞胎紋理色澤鮮明、自然流暢、內外相通、表里如一、獨一無二、不可復制,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藝術風韻。其作品遠銷國內外,中國絞胎瓷彌補了世界陶瓷史上的一項空白。
當前,公司是絞胎瓷生產企業,也是本市的絞胎瓷生產標志性企業,共有4條生產線,年生高檔工藝瓷品萬余件,下屬研究所、銷售公司、網絡銷售公司和包裝廠,若干銷售網點。本公司擁有互聯媒休兩大網站(www.jntyjy.com)并被國家工業和信息產業部新網互聯3G移動網絡授權門戶,即《中國絞胎瓷網》《中國陶瓷名家》兩大全國具權威的網絡信息平臺。在全國本行業傳媒廣告信息中地位,具有完整體系的中國當陽峪絞胎瓷網和注冊商標等知識產權,其中絞胎工藝編織技術申報多項國家專利,并榮獲諸多獎項。為適應現代企業發展的需要,做強絞胎瓷產業,公司通過資源整合,形成了完整的高檔工藝絞胎瓷、賓館、酒店系列用瓷、傳統工藝陶瓷和藝術絞胎瓷等的設計、研發、生產和營銷體系。
“當陽峪” 絞胎瓷以其精湛的工藝技術,千姿百態的造型,卓越的品質和絢麗多彩的裝飾贏得用戶的青睞,是迄今中國藝術絞胎瓷集中躋身國禮用瓷等重要場所的藝術瓷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