瓷坊資訊
中國當陽峪窯孟凡斌絞胎瓷藝術 |
||
作者:dyyjtc 來源:本站 發表時間:2016/8/30 15:34:40 點擊:6369 |
||
古代中國是不折不扣的陶瓷之國,窯口如云,瓷種如林,可謂天下無敵。
古窯中,當陽峪窯是名窯;在古瓷中,絞胎瓷是名瓷。絞胎陶瓷創燒于唐代鞏義窯,乃是將白、褐兩種顏色的泥土(也有以三種不同顏色泥土者)一如卷“花卷饅頭”一般,糅為一體,而后相絞、拉坯成型,抑或只是貼表在單色坯胎之表,施釉、煅燒,然后成器。于是,陶瓷器物上有了白、褐兩色相間的紋理——由于絞糅方法不一,因此紋理變化多端,或如木紋、或如鳥羽、或如行云流水、或如團花草席,等等,形成獨具一格的裝飾效果,獨步陶瓷之林,成為中國陶瓷大觀園中唯一一種以胎體裝飾陶瓷器物的藝術奇葩。當陽峪窯——窯神寧封子故地,絞胎陶瓷因被賦予了時下文化,而有了厚重的精神。 因有了“精神”,當陽峪窯絞胎瓷這才無敵于天下當陽峪絞胎瓷被賦予文化人格,被稱為“瓷中君子”、“君子之瓷”,“和而不同”在儒家看來,似乎都是一種最高境界。
圓融寺住持釋果建法師說,“絞胎瓷鑄造的是‘和’,是和合大美;但在佛家這兒,這是萬物‘圓融’之德。因此,與其說絞胎瓷是‘君子之瓷’,背后非要暗藏個‘小人’,倒不如說絞胎瓷是‘圓融之瓷’。
建國后,黨和政府十分重視當陽峪名瓷的恢復與發展 機緣巧合的是,1978年,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兩件當陽峪宋代絞胎瓷,引發中央工藝美院梅健鷹教授(中央大學藝術系畢業、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,曾任中國陶瓷美術學會副理事長、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主任,著有《中國陶瓷發展簡史》、《我國傳統陶瓷藝術風格》、《色彩原理及其在陶瓷上的應用》等)的興趣。之后,他親臨當陽峪,考證、試制絞胎瓷,專門成立了試驗小組,參考‘絞胎瓷’古瓷片 成功地制作出絞胎瓷器 新恢復的絞胎瓷,繼承了傳統工藝,花樣眾多,格調新穎,色彩絢麗,品種齊全,有二龍戲珠掛盤、孔雀開屏掛盤等裝飾觀賞瓷 對失傳的絞胎瓷工藝中幾種不同的絞胎紋理,進行研究開發,成功復活了絞胎瓷技藝,而且通過創新,驚現于人們面前的絞胎藝術瓷,更為異彩紛呈,光彩奪目。 絞胎瓷在它的故鄉消失600多年后,又在它的故鄉起死回生。梅健鷹是新中國第一代陶藝家的杰出代表,他曾談及中國陶瓷藝術的價值趨向:“我們祖國有著優秀、豐富的陶瓷遺產。好的傳統應該繼承,要徹底了解民族傳統及地方特色,更好地向傳 |
||
|
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