瓷坊資訊
絞釉瓷真品與仿品鑒別方法: |
||
作者:dyyjtc 來源:本站 發表時間:2016/8/30 15:38:15 點擊:17331 |
||
1、胎釉:胎是骨釉是衣,絞胎器真品胎體造型深厚自然,胎壁薄厚均勻自然生動,千變萬化,流動感極強。器物一般施黃透明釉,釉面厚潤,晶瑩剔透。絞胎瓷器的圈足或缽底往往是露胎不施釉。個別器物施釉不到底,致使器物下半部分嚴重露胎。釉是陶瓷的外衣,絞胎真品的釉層薄呈淡黃色代代胎底處無釉,有垂釉現象,開片處有土漫,釉層表面光澤自然。黃釉色澤金黃,富麗堂皇,極具氣派;綠釉清爽悅目,有溫柔恬靜之美。然而唐代人當時貴重黃金器,故絞胎以施黃釉多見,罩綠釉少見,其他釉色不見,這是時尚使然。但從后來明清時期黃色成為宮廷控制最嚴格的一種釉色、只有皇家才能使用,民間不得生產、使用這一事實上可見,唐人眼光是非常超前的。有的絞胎體還在口沒處施一圈綠釉。與唐代其他窯口瓷器胎體特點一致,無釉露胎處,因真品使用高嶺土作胎,胎質細密,胎色潔白,因燒成溫度不同,胎色瓷泥分別為“棕紅或淺褐”與“牙白或淺黃”胎質粗硬,白中帶粉紅色,但大多數唐代絞胎瓷真品用手叩之,胎體所發音低暗啞,手感適中,開片自然,略微上翹為地下遺存年代久遠所致。贗品絞胎造型過于規整,胎壁不是比真器薄就是比真器厚,不是過輕就是過重,無釉露胎處,著色極不自然,兩色瓷泥分別為“棕褐”與“純白”色,胎質淘煉過于精細,用手叩之胎體,發聲清脆。為留存年代較短所致。
2、紋理:絞胎陶器真品表面紋理自然生動、變化萬千,流動感極強。 絞胎陶器仿品表面紋理生硬死板,無變化感即使是仿制水平較高者,其紋理滯感突出,線條不明朗、不流暢,雜亂釉色過于均透。 3、吸水率:用棉簽蘸水涂抹胎體或胎骨斷面,比較器物吸水性,真品唐絞胎陶器的胎料因經過精心的淘洗,陶土顆粒細,密度大,吸水率不是很高。仿品由于胎料受污染淘洗不夠精細,則如則吸水率比真品低。有些仿品是用石膏或石膏加水泥制作的,這種器物由于沒有經過火的歷練,胎質不那么縝密,吸水率比真品高。也有高仿用陶土做胎新仿制的絞胎瓷器,但仿品因所用陶土淘洗不精,陶土顆粒較真品大而精松,致密程度較差,因此吸水率較真品要高。 4、造型:真品絞胎器的造型舒張,線條自然流暢,風格古樸典雅,莊重。然而造假者在制作仿品時,腦子里已形成一個藍本,為了追求仿真效果,各部位線條只能“依葫蘆畫瓢”臨摹,不能發揮想象,因此器物造型顯得生硬呆板,遠不及真品線條的自然流暢,只見其型不見其神,缺乏創造力,絞胎器的藝術魅力蕩然盡失,這是一切仿品的共性,并且是不可克服的。總之,所有仿制的絞胎無論與其模擬的對象如何相似,其造型風格永遠只能是“依葫蘆畫瓢”,始終不能與真品絞胎瓷器相比肩。 鑒定絞胎瓷器最簡單實用的方法是:一看二摸三聞。 |
||
|
||